首页 赛事指南 跑鞋选择 | 越野跑鞋鞋底的功能性

跑鞋选择 | 越野跑鞋鞋底的功能性

2016-09-01 09:02

越野跑鞋鞋底的功能性-酸酸的桔子

一双好的越野跑鞋需要轻、抓地、稳定、保护双脚。一双上乘的越野跑鞋也有同样的特点,但除此之外,还需要能应付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天气条件。

据说越野跑鞋70%的钱都花在了鞋底上。

A-鞋尖

加固的鞋尖为脚趾提供更好的保护。很重要的一点是,从脚趾接触地面到离开地面的整个过程中,鞋尖都能提供必要的稳固和抓地力,后蹬时如果脚往后打滑,不仅会浪费能量,还容易引发安全问题,尤其在地形不稳定且陡峭的爬升路段。

B-前掌(跖球部)

这是越野跑鞋鞋底最重要的一部分。除了保护脆弱的跖球部,还要有足够的弹性,能够让前脚掌充分弯曲,以减少能量的损耗。这两种特性都和缓震密切相关,对鞋底的材料和结构有很高要求。无论是陡坡还是缓坡,跖球部都需要充分的舒适感。而且鞋底和鞋面必须在固定跖球部上配合完美,尤其是在不平的路面。

C-中掌

地形凹凸不平时,鞋底无法完全接触与地面接触,足弓的设计就额外重要。鞋底中部的凸起结构,能够对足弓起到支撑作用,减轻足弓在长距离比赛中产生的疲劳。

D-后掌(足跟部)

在越野赛中,尤其是在那些全是石头的爬升路段,足跟受到的冲击差不多是体重的三倍。所以,哪怕是要在重量上多加几克,也必须保证后掌充分的减震/缓冲,越野跑鞋在这方面比路跑鞋的要求更高。

越野跑鞋的分类

根据鞋底落差,可以粗略地将越野跑鞋分为几大种类。

* 鞋底落差是指后掌(足跟部)和中掌(跖球部)的高度差,通常是0-14毫米。

-赤足越野跑鞋

赤足跑鞋的理念是,让双脚保持最原始的状态,尽量不去改变落地方式和跑姿,并且提供最全面最敏锐的地面反馈。赤足跑鞋的鞋底落差为0,鞋底不厚,鞋头略宽,脚趾微微翘起。柔软轻量,仅仅通过鞋底的一层橡胶来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抓地,几乎没有缓冲,适合资深越野跑者。(平时上山玩可以穿,真正的比赛和训练不建议穿 no zuo no die)


赤足越野跑鞋

-低落差越野跑鞋

低落差跑鞋仍然遵循极简主义,但并没有赤足跑鞋那么极端,通常有0-6毫米的鞋底落差,让步态自然、轻盈的同时,也提供一般越野赛中需要的保护和支撑,相应地,也让双脚能更敏锐地体会到来自地面的反馈。低落差跑鞋更适合有一定经验的越野跑者——有强健的足腿部肌肉,更短的触地时间和轻盈的落地方式,能够hold住较少的足部保护和强烈的“地面感”。

传统越野跑鞋

传统越野跑鞋大概是最多人会买的越野跑鞋,鞋底落差约为6-14毫米,适合日常训练,能够在长距离训练中保护双脚。

松糕底越野跑鞋

松糕底越野跑鞋通常鞋底落差不大,但是鞋底较厚,巨大宽厚的缓冲垫,适合需要尽可能减少冲击的超马距离比赛和一些年级较大的跑者,尤其适合崎岖的下坡路。

松糕底越野跑鞋

越野跑鞋的主要特性

(1)保护

保护可能是越野跑鞋的所有功能里,最重要最不能缺少的一条。哪怕是极简主义的赤足越野跑鞋,也提供了必要的保护。鞋面的保护可强可弱,甚至也可以通过防砂套等小配件来增强功能。但鞋底的保护非常关键,避免足底被石头、树根之类的尖锐物刺伤——通常是一层金属、塑料或者复合材料,从足跟延伸到足弓,留给前掌足够的活动空间。同时,通过有效的减震/缓冲,在不规则的地面条件下保护足弓,并且减少肌肉和骨骼受到的持续冲击。可惜的是,越野跑鞋提供的保护,和双脚所能感受到的地面反馈,二者很难两全其美,只有极少数的越野跑鞋能够做到兼顾。

(2)抓地

泥地、雪地、草地、表面滑腻的石头,碎石、松土……变化的路面是越野的乐趣之一,因此你需要一双抓地力够好的越野跑鞋。材料和设计上的创新层出不穷,各式深沟槽和粗大的防滑齿,都保证双脚在任何地面上蹬地和落地的稳定,确保泥土、雪能迅速从鞋底掉落。幸运的是,很少有专业越野跑鞋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,不过相应地,这种鞋底往往更重。

(3)稳定

地面有碎石、树根,不平坦的路面是越野跑中无法避免的问题,因此需要比路跑鞋更好的稳定性。除了增加脚后跟的包裹,采用支撑型鞋面或双密度中底,有的越野跑鞋还采用更轻薄但更致密的中底,让脚与地面更加接近,可以更敏锐地感觉路面变化,以减少扭伤的风险,增加稳定性。

(4)舒适

舒适很难判定,毕竟每个人的脚都不一样,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,这是很难量化的一个指标。对于舒适感来说,工艺至关重要,透气、排水、都会直接影响舒适感,鞋底精准的压力分布,也能减少双足和腿部的不适感。

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马拉马拉”